学术讲座回顾|王路:亚里士多德的《形而上学》

发布时间: 2024-05-14 16:22:52 已阅读:

510下午讲座“亚里士多德的《形而上学》”在绩镛楼3201会议室举行。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王路教授主讲。学院哲学系副系主任李章吕教授主持讲座

在导论部分,王路教授指出,形而上学有思想来源,是开创性的研究,它延续了从巴门尼德到柏拉图的工作。形而上学应用的是逻辑的理论和方法,应结合其逻辑来理解。

在词典解释部分,王路教授指出,事物被说“是”,可以在偶然意义上,也可以在依自身两种意义上来理解。(名词和动词形式的)“是”表示一个陈述是真的,“不是”表示一个陈述不是真的,而是假的,就像肯定和否定的情况一样。此外,“是”和“是者”表示我们提到的东西有些是潜在的,有些是完全实在的。

在范畴理论部分。王路教授指出,亚里士多德根据其四谓词理论提出了“是什么”、“量”、“质”、“关系”、“地点”、“时间”、“位置”、“状态”、“活动”、“遭受”等十大范畴,任何事物的偶性、属、固有属性和定义都应在这些范畴之中。

在关于实体的解释部分。王路教授区分了“S是P”和“a是P”两种形式,前者是关于类的认识,例如“人是理性动物”,亚里士多德用“属+种差”的方式进行探讨。而后者则是关于个体的认识,例如苏格拉底是人。亚里士多德采取“形式+质料”的方式进行探讨。王路教授特别指出,上述“形式”和“属”在希腊原文中用的是一个词即属的意思,从而使得二者获得一种融通的解释。

在交流环节中,与会者就围绕“‘是’和‘是者’有何区别”、“第一实体具体指什么”、“质料和种差是否也存在某种对应关系”等具体问题,与王路教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。

至此,希腊逻辑与西方哲学系列讲座圆满落幕。此次系列讲座由中希文明互鉴中心、西南大学151amjs澳金沙门主办,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哲学百年中国化研究团队、西南大学希腊罗马哲学研究团队、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共同承办。



供稿:李星辉

供图:邹莞秋

责编:殷  

审核:郭美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