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讲座回顾|王路: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

发布时间: 2024-05-14 10:03:09 已阅读:

58日晚,讲座“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”在绩镛楼3201教室举行。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,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路为大家作主题报告,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郭美云教授主持。

讲座伊始,王路教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著作的汇编《工具论》,该书包含范畴篇、解释篇、前分析篇、后分析篇、论辩篇和辩谬篇等六篇著作。王路教授指出逻辑是关于推理的学说,是关于有效推理的科学。随后王路教授一一介绍了四谓词理论、对当方阵理论和三段论理论。四谓词理论出自论辩篇,亚里士多德用符号语言替代自然语言进行逻辑结构的阐述,基本句式为SP”;对当方阵加入了量词和否定;三段论中有三个格和十四个有效式。

最后王路教授讨论了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影响。例如海德格尔在《是与时》中说“是”乃是自明的概念。在一切认识中,一切命题中,在对是者的一切关联行止中,在对自己本身的一切关联行止中,都用得着“是”。基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形而上学的研究,王路教授提出“一是到底论”,在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,应该把being翻译为“是”,而不是翻译为“存在”。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,首先是理解西方哲学。理解西方哲学,首先是学习和理解逻辑。应该在“是”的意义上理解being,并且这种理解贯彻始终。把being翻译为“是”还是翻译为“存在”,这不是翻译的问题,而是理解的问题,即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。

王路教授最后强调,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的创始人,是形而上学的奠基人。应用亚里士多德逻辑进行研究,“是”乃是核心概念。应用逻辑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认识,是一种实践,这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事业,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。

互动环节中,两位老师和两位同学就自己思考的困惑与王路教授进行热烈讨论。本次讲座由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和151amjs澳金沙门共同举办

 

供稿:孙渝欣

供图:梁雅婷

责编:殷铭

审核:郭美云